孙存周谈内家拳法/孙婉容

古时运动身体的方法有《五禽图》。因其有体无用,故其法不传。要之,不外使人效其动作,仿其性能,运动身体,使血脉流通,藉以焕发精神而已。今内家拳即其遗意也。夫身体愈运动愈坚强,无人不知。然有因激烈运动反致受伤者,推究其故,不外气不足而努气努力所致耳。今人恒言气力,不知有力无气,只是死力,极其能负重而矣。于精神何有哉。欲求精神焕发,气力合一,体健而不劳神者,舍习拳术无由也。
  拳术创自达摩。本属静坐并行之功。首重气,力次之。所谓养气者,纯刚是也。气充而运之以神,神之所照,无不如志。其练法简易,于动中求静,用后天之形,补先天之气。以手足动作,调节呼吸。虚心实腹,气归丹田。有一分气,用一分力。不努力,故不伤气。诚中形外,则精神健旺。盖气馁则志败,气盈则力盛。子舆氏所谓:“持其志,毋暴其气,胥是道也,迨真气弥满。”所养既充,而后注意于神。以气行为,则力不可测;以神行气,则境臻于化。儒者之言曰:“大而化之之钥圣,圣而不可知谓之神。”《易》曰:“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。”可知神为莫大之功用。然非易筋抟气以后,不能臻此境也。拳术无论何派,能致力不懈,未有不成过人之才者,古今之人无异也,即理无异也。若谓神勇属昔人所独具,是自豪也。吾人处身社会,南北不定,风气各异,每有迁地而苦不适者,果能练习拳术,持之以恒,从未必即跻神勇之域。而内部精力充沛,自足以抵抗外界侵袭之气,病夫之饥,庶可免矣。
  内家拳可分为形意、太极、八卦三派。均系动中求静,强身固气之学。能使吾人之精神,藉拳法顺逆伸缩、阴阳变化之姿势,于无思无意之中得以修养也。其法简易,既无折腰曲腿之困苦,复无标奇立异之姿势,无论男女老幼,皆可习之。懦者可使之强,刚者可使之柔,即或身体极弱或有劳伤疾病者,因其不尚血气,不努力,纯任自然,故亦可从事,有百利而无一害。久之,气质中和,胸宽腹实,气固神完,祛病延年,可操左券。初练时似感不易,迨稍入门径,知其总枢,即不难自习。其枢在腰,力起足跟(即呼吸以踵之意),形于四肢。心静意专,一气贯穿。形以意运,不断不滞,气如车轮,动作不散乱。总要在圆中求方法,所谓得其环中,则应变无穷也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